“暗物质”的发现验证了超前的中医药理论
2021-06-15 来自: 烟台积善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999
“暗物质”的发现验证了超前的中医药理论
暗物质模拟图
1915年,爱因斯坦根据他的相对论得出推论:宇宙的形状取决于宇宙质量的多少。他认为:宇宙是有限封闭的。如果是这样,宇宙中物质的平均密度须达到每立方厘米5×10的负30次方克。但是,迄今可观测到的宇宙的密度,却比这个值小100倍。也就是说,宇宙中的大多数物质“失踪”了,科学家将这种“失踪”的物质叫“暗物质”。
早提出证据并推断暗物质存在的是20世纪30年代荷兰科学家Jan Oort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瑞士天文学家弗里兹·扎维奇等人。
1932年,美国加州工学院的瑞士天文学家弗里兹·扎维奇早提出证据并推断暗物质的存在。弗里兹·扎维奇观测螺旋星系旋转速度时,发现星系外侧的旋转速度较牛顿重力预期的快,故推测必有数量庞大的质能拉住星系外侧组成,以使其不致因过大的离心力而脱离星系。
弗里兹·扎维奇发现,大型星系团中的星系具有很高的运动速度,除非星系团的质量是根据其中恒星数量计算所得到的值的100倍以上,否则星系团根本无法束缚住这些星系。
暗物质(dark matter)刚被提出来时仅仅是理论的产物,之后几十年的观测分析证实了这一点。尽管对暗物质的性质仍然一无所知,但是到了80年代,占宇宙能量密度大约20%的暗物质已被广为接受了 。
而在几千年前我国的上古圣贤,早已发现了暗物质的存在,并指出暗物质对生命健康的影响,包括在身体各个部位与脏器,造成的影响,并且给予了从体内祛除暗物质的方法,这就是中医讲的“四性”寒、凉、温、热,当暗物质通过人体物质表现出它的存在时,身体所表现出的各种不适宜感,甚至发展成疾病,这比西方的研究元不是超前几千年那么简单。
那么,中医药的“补泄”理论,就是通过调理身体暗物质存在的平衡,用药也是运用了动植物体内暗物质“性”,找到相生相克的暗物质对暗物质,“寒”用“热”;“温”用“凉”,所以,中医药讲究药的“性”,而不讲究他的成份。就像人参皂苷,人参叶子里的皂苷含量远超人参本身,但是叶子却没有人参的药性价值。
因此,中医药的标准制定,就很难通过一种甚至几种成份来决定药材真正意义上的道地药材,多是相对而已,中医认为,这些暗物质的现象,须通过物质才能表现出他的存在。
天文学的观测表明,宇宙中有大量的暗物质,特别是存在大量的非重子物质的暗物质。据天文学观测估计,宇宙的总质量中,重子物质约占2%,也就是说,宇宙中可观测到的各种星际物质、星体、恒星、星团、星云、类星体、星系等的总和只占宇宙总质量的2%,98%的物质还没有被直接观测到。在宇宙中非重子物质的暗物质当中,冷暗物质约占70%,热暗物质约占30%。
综上所述,现代科学发现“暗物质”的存在,验证了中医药的超前科学性,远超当今的现代医学对生命健康与疾病的认识。